於德翔:碳中和的核心在儲能 儲能的關鍵在成本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7月7日報道
游高雄赚高雄券 狂吸30万客创7.5亿观光财
當前,汽車產業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時期,以新能源汽車爲載體、智能網聯爲內核的技術變革浪潮,深刻改變着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汽車產業發展依然是挑戰和機遇並存。
7月5-7日,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動能——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爲主題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召開。會議彙集了政府領導、車企高層、行業嘉賓等,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發展共識,爲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貢獻汽車行業的智慧和力量。
會上,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於德翔做了主題演講,他表示,電動汽車除了解決交通的問題,核心問題就是解決能源革命,什麼叫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就是要發展分佈式能源,分佈式能源就要做儲能。
“碳中和的核心在於儲能,但是儲能的關鍵不是技術,而在於成本”,誰能把成本做下來,利用電動汽車富餘容量和富餘壽命做儲能,它的邊際成本爲零,如果用梯次電池的話它也很小,如果2030年有一億輛車,一個車只用10度電做儲能,就能達到1000GW的儲能,國家的規劃到2030年從2020年新增的新能源的裝機是12億,是1200GW,如果是1000GW的儲能加上梯次電池的320GW,新能源的發電和儲能它倆相等,能用得了嗎?根本用不了,三分之一都不用,所以未來五年如果按照充電網、微電網和儲能網技術路線建的話,儲能就不需要那麼多了。所以電動汽車解決的是分佈式儲能,恰恰分佈式能源+電動汽車,它倆是天生的一對,有車的地方就有新能源發電,融合在一起,社會成本是極低的,所以電動汽車改變了能源的革命。
AI行情带动基金业绩上涨,配置相关主题ETF的FOF受益
夜落殺 小說
以下爲嘉賓演講實錄:
各位大家好,我是特來電的於德翔。由於時間10分鐘,今天我想用一個詞“呼籲”,在座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搞汽車的,但是我一直覺得汽車人如果不懂電,這是一個很大的痛苦。
我在第二個題目當中,當新能源汽車達到兩千萬時代的迷途困境,我爲什麼用這個詞?我站在非汽車人的視角,我個人理解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兩個階段。(1)第一階段:車+電池,剛纔幾位發言基本上是這樣,它推動的是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今天當電動汽車達到千萬量級的時候,我感覺到車和電池已經過了它最艱苦的那個階段。現在的階段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認爲進入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新能源。(2)新能源。大家把這個名字叫做新能源汽車,都盯在汽車上,沒有盯新能源。新能源帶來的問題是什麼?有三化:規模化、低碳化、數字化。
今天我想跟大家重點分享或者我在低碳化方面的思考。剛纔吳總說想到我這裡看看我的快充,我一聽這個事情我就皺眉頭,我說快充這個事情真的是對電網的壓力巨大,真正的新能源汽車要回歸到新能源,新能源是什麼?就是總書記提出的碳中和。我個人理解的碳中和本身是歐洲人和美國人挖的陷阱,讓中國整個社會成本提高,但是沒有想到總書記就是英明把碳中和變成了國家戰略,愣做成了中國最大的餡餅,怎麼叫餡餅?去年增長100%的只有新能源汽車,真的超過50%的大行業只有新能源發電,如果去年沒有新能源汽車、沒有新能源發電,我們的GDP還得往下下滑一大截,所以變成了中國最大的“餡餅”。
48岁林志玲最新状态曝光,脸僵苹果肌凸起,被嘲长得像蔡明!
但是這個“餡餅”怎麼做成的?碳中和並不是把碳排出來怎麼去中和它,而是從源頭上減碳。中國最大的排碳是發電廠燒煤,第二大排碳是汽車燒油,汽車不燒油當然就電動化了,但是怎麼讓發電廠少燒煤,多用風電、光伏、水電,但是風光水存在巨大的波動性和無序性,必須配儲能,爲什麼寧德時代、比亞迪的股票漲得那麼狠,我認爲有一半的價值不是因爲新能源汽車,而是因爲你們有儲能的價值,但是儲能就能完全解決問題嗎?加到電網上成本就太高了。
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国庆假期出去玩,强烈建议尽快修改调整休假
坐忘長生 飛翔的黎哥
隨着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電動汽車充電的隨意性和不可控性對電網又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電網根本就無解,所以怎麼讓未來的電動汽車在充電的時候,大規模的電動汽車首先聽老天爺的話,第二聽電網公司的話,第三當然得聽黨的話,風大了就充,風小了就放,光多了就充,光小了就放。電網的電多了就充,晚上電多了就充,白天電少了就放,怎麼才能成?實際上在大電網的支撐下,在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構建三張網: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
我一直呼籲,不要再做充電樁。大家說爲什麼總提這個事?可能大家對於電不瞭解,電和油本質的區別是什麼?我是學電的,電有四個特徵,發電和用電在同一時間永遠相等,我們這個樓一關燈的時候,發電廠必須把這個樓用的電統一時間要停掉,因爲電沒有地方儲存。另外電網資產的利用效率只有40%,60%是閒置的,大家關燈睡覺的時候電是閒置的;電網在高峰期是沒有多餘電量的,尤其在白天,所以怎麼辦?拉閘限電。另外國家爲了平抑發電和用電之間的關係,就把電分成了峰谷平和尖峰電價,最便宜的和最貴的能源局規定要差4.5倍,電差了4.5倍,世界上有沒有任何一個商品一天變四次價格,差了4.5倍,只有電,有了這樣的特徵,所以電動汽車的充電和用油出現了巨大的本質差距。因爲電動汽車比如在上海,一天續航65公里,平均下來65公里,按照全壽命8年週期算下來,充放電一千次,你們做出來三千次,最起碼有兩千次沒什麼用,幹嘛開着車充電,晚上睡覺的時候能不能把便宜的電充到車裡,白天上班的時候把不用的電,一天跑60公里,可以把那200公里的電放出來,完全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關鍵是電動汽車能不能規模化地發展,這個毋庸置疑是規模化地發展。
我一直在呼籲,充電樁本身這個名字把整個行業害苦了,因爲它支撐不了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最近我去深圳比較多,深圳80萬輛車,想在年底突破到一百萬輛,明年到130~150萬輛,基本上走不通了,建全充的快充電網裡沒電,建什麼?建了也沒電,到時候到這個時間讓你拉閘限電建設再快也沒用。
最美、先进都是笑话!校长主任同宿被曝:越道貌岸然越多桃色事件
另外,再增加好不好?深圳那麼大地方沒有地方建充電樁了,所以現在纔不到一百萬輛甚至380萬輛,怎麼辦這個事?傳統充電樁這個路徑是走不通的,我們必須對一個城市的充電基礎設施國家起的名字不叫充電樁,叫充電基礎設施進行統一規劃,我們按照每個城市規劃成五張網:首先是公交充電網,二是公共充電網(出租和網約車),這個網越快越好,三是物流充電網,像深圳泥頭車,上班/下班時間不允許在車上跑,這個時間是充電的,四是小機充電網,五是園區充電網,根據不同用戶,不同充電時間和功率,做一個有序的系統,我們的目標就用五張網就能夠把更多的電動汽車轉移到低谷低價格的充電,傳統充電樁肯定越快越好,但是充電網不一樣,我們把一個區域裡幾十、幾百個充電樁做了物理化的聚合和智能化的改造。我們根據當地變壓器的容量,變壓器一千用了八百,我最多充兩百,晚上大家不用電的時候,一千的變壓器富餘出來600,我就拿600來充電,這樣就形成了所有電動汽車和所有網之間的車網互動。
前面我講了我們的電網在能源富餘了60%,未來電動汽車就要把60%的坑填進去,如果填進去的話,這個成本幾乎爲零。比如我們的員工在家裡3毛錢充滿,單位9~11點半1.3毛錢把10度電賣掉,中午電價又便宜了3.8毛,再充上幾度電,下午再賣掉,剩下10、20度電開車回家了,現在員工一天開電動汽車不但不花錢,一天可以掙十塊八塊錢,如果按照五張網布局好了以後,未來絕大多數的面向to C的用戶,一天是賺錢的,而是虧錢的,開電動汽車是免費的。所以它不是一個簡單充電網,不是一個簡單的樁和簡單的設備,它是一套體系,由四層網組成。我們認爲未來每個車位上都要裝一個充電終端,因爲裝一個樁成本太高了。
我們認爲底層是設備網,中間是物聯網,充電的時候所有車的數據、電池的數據都有,第三層是能源網,第四層是數據網,我們需要把這些網融合成一起,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才叫一個充電網。我們的理解充不是簡單的充電樁,充電這件事分成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充的時代,第二個時代是電的時代,第三個時代是網的時代。充的時代傳統說的充電樁,我認爲幹充電樁的到2025年基本上就歇菜了,所以大家趕緊進行轉型,在技術和產品上進行轉型。當電動汽車在去年達到一千萬輛的時候,我認爲電的時代已經來了,電的時代是什麼?並不是簡單地做充電樁,而是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構建了一個新型的電力系統,也就是我們和深圳市政府一起推的虛擬電廠。核心意思是,大家都用電的時候我不用電,大家不用電的時候,把沒用電的,包括電動汽車、儲能、梯次儲能的盤活,現在我們正在推。當電動汽車達到五千萬輛的時候,就構建了網的時代,剛纔我說了,有汽車的數據、能源的數據、個人的數據,能夠創造更新的價值。充的時代、電的時代、網的時代,今天爲止汽車人一定要深刻思考電和油是不一樣的,進入到了電時代。
充電網怎麼建?我前面那個視頻提到了,並不是在每個車位上裝一個充電樁,成本太高了,因爲一個車一天按照里程來說就補10度電就夠了,如果天天能充電的話,我們現在的手機每天都要充一次,10度電就夠了,在每個車位上裝一個插頭,N個車位上共享一個系統,這樣成本大幅度下降,通過這樣的技術我們可以在每個車位裝一個插頭,當我們建好這個充電站的時候,發現上面都能看見太陽,我們在這個充電站上面都建上了光伏車棚。光伏發出的電不是交流電,而是直流電,電動汽車也是直流電,直接DC/DC,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瞬間可以實現綠能的就地消納、就地充電,真正把新能源電充到車裡面去了。
後來隨着電動汽車規模化的發展,梯次電池出來了,這個梯次電池從0.8到0.6,還可以兩千次的充放電次數,我們都驗證了,這個電池放到家裡不安全,放到單位裡不夠用,把它放到充電場站。我們目前已經把這個產品和技術模式已經建完了,所有充電場車位上挖了一個坑,把所有電池埋到下面去了,解決了電池安全的問題,時間關係不贅述了。
未來的充電網、微電網和儲能網,上面新能源發電,中間是電動汽車的充電和放電,底下是梯次電池,每個微電網都構建了一個所謂的小的虛擬電廠,連接到大電網的時候就可以支撐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了,未來需要這樣建,就不會對電網造成很大的威脅。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電動汽車除了解決交通的問題,核心問題我認爲是解決能源革命,什麼叫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就是要發展分佈式能源,分佈式能源就要做儲能。我有這樣一句話,碳中和的核心在於儲能,但是儲能的關鍵不是技術,而在於成本。誰能把成本做下來,利用電動汽車富餘容量和富餘壽命做儲能,它的邊際成本爲零,如果用梯次電池的話它也很小,如果2030年有一億輛車,一個車只用10度電做儲能,就能達到1000GW的儲能,國家的規劃到2030年從2020年新增的新能源的裝機是12億,是1200GW,如果是1000GW的儲能加上梯次電池的320GW,新能源的發電和儲能它倆相等,能用得了嗎?根本用不了,三分之一都不用,所以未來五年如果按照充電網、微電網和儲能網技術路線建的話,儲能就不需要那麼多了。所以電動汽車解決的是分佈式儲能,恰恰分佈式能源+電動汽車,它倆是天生的一對,有車的地方就有新能源發電,融合在一起,社會成本是極低的,所以電動汽車改變了能源的革命。
法人看好 华通新普带量攻坚
怀孕之后,我甚至想去死~产后精神病~
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是,我在思考一件事情,怎麼把這個樓未來變成一個低碳,這個樓的東西南面用的光伏,玻璃光伏綠能的替代可以達到30%,好天氣30%的電靠這個,我利用梯次電池埋了54塊梯次電池,它可以棄光的電和晚上便宜的電搬到白天來,綠能替代達到25%。我樓底下停了600輛車其中拿了300輛車,一輛車放10度電,可以實現綠能替代的45%,這個樓建完以後靠這三樣東西,白天在高峰期可以不充電網,因爲電網沒電,高峰期不用電網的電,真正實現了零碳。
同時我把電動汽車當成能源載體,在這個樓裡包括分佈光伏、自動充電、智慧能源、數字溫控、數字消防、數字平臺把這十個功能全放在這個樓裡,我這裡有一個視頻,挺好玩的。可以看到,我怎麼把能源汽車融合在一起,構建了一個新能源、新交通、新建築一體化的新載體,這個樓我沒有按照政府規定往地下挖了四層,我只做了一層,大概停了四層的車,同時把所有電動汽車變成了一個能源的載體,當這個地方車停進來的時候,我不用停到別的地方,我設計了16個緩衝車位,車到這裡以後,不管停到哪裡,往車上一放上樓就行了,如果你開的電動車你們的比亞迪的電動車都有自動泊車功能,你開的是油車或者想放到二層怎麼辦,有一個自動的快速的機器人,把你從這個車位上挪走,別人就可以停進來了。我有一個舉升機器人,把你推到對應的車位上,從取一個車到放一個車,最快40秒,最慢60秒,由於我把大車和大車放一起,小車和小車放一起,兩個車之間的密度就會大幅度提高,大概只有5公分,停車密度大幅度加強了。
關鍵在於停車的時候,我們現在也在和比亞迪對接,停車的時候停得特別準,底下鑽出來一個自動插頭,它等於是雙直流充電,在下面自動充電的接口,這時候瞬間插到這個插口上,車上的60度電連接所有電動汽車,瞬間連接到大電網上,構建了一個儲能,我根據電價的高低做低充高放,同時檢測汽車的安全,如果不安全會有很大的麻煩。我們把所有電動汽車在樓底下構建了一個能源管理的新系統,構建了一個新型的對於這個樓來講的虛擬電廠,這樣來支撐在低谷充電,高峰放電。
正常單層只能停160輛車,但是我們用了這種方法停了633輛車,是正常停車的4倍,用這種方法再蓋樓就不用挖第二、第三、第四了,大量減少投資我把車變成了一個立體的倉庫,下班的時候一點APP告訴你在哪一個車位上,多少秒,這時候按照咱倆約定的快速的把你的插頭拔下來,機器人快速的把你的車挪下來,約定的時間57秒,這時候你也下來了,車也剛好到了緩衝車位了,你開車走人。整個充電就是我們在思考的事情,如何把電動汽車不僅僅當成能源變革的載體,也當成一個新能源、新交通、新建築的新載體,所以我們的創新理念並不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該開發什麼,而是我們創新什麼,市場就一定需要什麼,我們利用團隊的前瞻性,引領產業和未來的發展。
所以我要求我的團隊一定要看別人沒有看到的,想別人沒有想到的,關鍵問題要幹到別人沒有幹到的,今天爲止特來電這幾年投入了一百多億,市場佔有率也比較高,現在42萬個充電終端了,累計充電量大概200多億度電,註冊用戶兩百多萬,是整個充電網技術的創新引領和標準的制定者。同時我們在全國和各個城市的平臺公司大概有160多家都成立了合資公司,我們大概有160多家股東都是我們政府平臺的公司,我們的使命是要建設中國最強、最大的充電網,一定要實現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讓尾氣和霧霾遠離人類,按照新能源車充新能源電,我覺得這個新能源車才能體現出它真正的社會價值,謝謝!